首页 > 资讯 > 浣溪沙赏析及中心思想 苏轼的浣溪沙全诗解析

浣溪沙

浣溪沙

cc

本文标签:无

《浣溪沙》这首词,选自六年级语文书最后古诗词诵读部分的第九首。古诗词诵读部分收入了十首古诗词,是让同学们结合注释和插图。用学过的古诗词学习方法来积累更多的诗词。下面跟随杜du老师走进这首词,感受清泉寺优雅的风光,体会诗人那豁达乐观的性情。首先看看作者资料吧!一、作者简介。苏轼(1037—1101)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他与父亲苏洵,弟弟苏辙合称“三苏”,其中苏轼的影响最大,他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、书...

来源:   主角:   时间:2022-08-24 17:56:01

小说介绍

“谁道闲情抛弃久,每到春来,惆怅还依旧”在春天,诗人们开心之余,亦也有许多惆怅之事,或伤春,或感怀,不一而同,唯一相同的是,都写得很美。《浣溪沙》【宋】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,晓阴无赖似穷秋。淡烟流水画屏幽。自在飞花轻似梦,无边丝雨细如愁。宝帘闲挂小银钩。诗词君:每一次春来,就是一次伤春的体验。此词抒写的是淡淡的春愁,它以轻浅的色调、幽渺的意境,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清晨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。全...

第3章

《浣溪沙》这首词,选自六年级语文书最后古诗词诵读部分的第九首。

古诗词诵读部分收入了十首古诗词,是让同学们结合注释和插图。用学过的古诗词学习方法来积累更多的诗词。

下面跟随杜du老师走进这首词,感受清泉寺优雅的风光,体会诗人那豁达乐观的性情。

首先看看作者资料吧!

一、作者简介。

苏轼(1037—1101)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他与父亲苏洵,弟弟苏辙合称“三苏”,其中苏轼的影响最大,他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、书画家。

其主要作品有《江城子》(十年生死两茫茫),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(老夫聊发少年狂),《水调歌头》(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),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(大江东去),《浣溪沙·簌簌衣巾落枣花》等等。

二、古诗注释。

浣溪沙:词牌名。

蕲水:在今湖北浠水一带。

短浸溪:指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之中。

萧萧:这里形容雨声。

子规:杜鹃鸟。

无再少: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。

休将白发唱黄鸡:不要因老去而悲叹。唱黄鸡,语出白居易“黄鸡催晓丑时鸣”,比喻时光流逝。

尚:还。

三、理解诗意。

游历蕲水清泉寺,寺临近兰溪,溪水向西流去。

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苗,浸泡在溪水之中,松林间的沙路,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。

傍晚萧萧细雨,寺外传来杜鹃鸟的啼叫声。

谁说人生只会变老?不能再变得年轻,你看门前的流水还能向西奔流,不要再发出暮年时光流逝这样的感慨了。

四、写作背景。

《浣溪沙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贬官黄州期间所写的一首词,词牌浣溪沙下的“游蕲水清泉寺,寺临兰溪,溪水西流”,简要地讲述了当时的写作背景,从中我们也可以知道这首词,是在苏轼游览清泉寺和兰溪的时候写下的。

据《东坡志林》记载黄州30里外是沙湖,苏轼在那里置办了一块田地。

但是因为来回照看田地而生病,所以找了一位叫庞安常的聋人医生给他看病,这位医生虽然身有残疾,但是却才智过人,被苏轼称赞为异人。

苏轼病好之后呢?约庞安常一起游览清泉寺,寺院紧挨着兰溪,溪水向西流去,所以苏轼即兴作词一首,两人还喝了很多酒,很快活。

五、分析全诗。

词的上阙,廖廖几笔便勾勒出暮春兰溪雨后的景色。

首句写兰芽很短,但状态是浸溪,透露出一股生机和活力,而且兰芽茂盛,可能正与兰溪的得名有关。

第二句写作者漫步于溪边,看到沙路非常清洁,说明兰溪十分清澈和干净。

这个“净”字,突出了沙路的干净和兰溪的清澈。紧接着作者又写了雨声和杜鹃鸟的叫声,这是暮春时节的季节特征,同时也是作者心情的一种写照。

因为当时苏轼被贬官,他遭受了人生的打击,觉得自己无法实现远大抱负,于是自己买田种地,但在这样一段时间里,他觉得灰心失望。

所以听到雨声夹杂着杜鹃的叫声时,这种复杂忧愁的情绪,便从笔端自然的流泻出来了。

可是词的下阙却冲淡了这种悲伤的气氛,先是以一个反问句为开端,紧接着说门前流水尚能西,由于中国的河流多数都是自西向东流的,兰溪却是向西流,于是诗人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。

六、中心思想。

这首词描写了清泉寺幽雅的风光,词人即景抒怀,表现了自己不服老,执着生活,豁达乐观的性情。

七、写作特色。

词的最后一句与白居易的诗有关,使用一个典故。白居易《醉歌示妓人商玲珑》中“黄鸡催晓丑时鸣”,白居易的诗感慨黄鸡催晓,朱颜易老,充满了忧伤。

而苏轼在这里则反其意而用之,“休将白发唱黄鸡”,就是劝人不要自怨自哀,不要在哀叹中老去,毕竟“谁道人生无再少”,此时整首词的调子已经转为激昂。

上阕中的丝丝愁绪已被大大冲淡,整首词从写景到舒怀,运笔流畅,自如用典,自然无痕迹。

整首词描绘出清新淡雅的景致,又蕴含深深的道理,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。

所以这首词被成为一篇佳作。

为您推荐

小说标签